文/陈妤佳
我们平时遇到不会念的字,都会查字典看汉语拼音。而汉语拼音是使用拉丁字母来为汉字注音,这方法是近代才产生的。在这之前,古人如果遇到不会念的字,那应该怎么办呢?
古代通行的注音方法有两种——直音和反切。直音是用同音字来注音,注音字与被注音字同音。例如“跟,音根”,“仁,音人”等等,只要看了注音字,就能读出被注音字的准确读音。但是汉字毕竟是有限的,有些字如果找不到同音字,那直音法就用不上了。或有同音字,可是那个同音字太生僻不常见,即使用来注音,难以识读,也影响注音效果。直音法虽然方便,不过还是有短处。
在东汉由于佛教的传入,梵文经典也跟着进入中国。梵文是拼音文字,声母和韵母分得很清楚。人们受到梵文的启发,认为汉语似乎也可以这样分开,因此才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。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后,产生了反切法注音。反切法的原理是用两个字来拼一个字的音,前一个叫反切上字,取其声母;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,取其韵母和声调。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,简称被切字。例如:“冬,都宗切”,就是用“都”(反切上字)的声母d、“宗”(反切下字)的韵母和声调ōng,为“冬”(被切字)dōng注音。这种方法明显比直音法精确而方便。
由于反切是古人所制,从中古到现代,汉字的声母和韵母产生了很大的变化,语音辗转流变,很多反切我们用今天的普通话难以拼读,需要了解古今音变的规律,才能准确拼读。
Leave a Reply